新華社蘭州11月29日電(記者 朱國亮)一種轉基因紫花苜蓿新品系在蘭州大學培育成功。該新品系聚合了荒漠旱生植物——霸王的抗逆功能基因,有望為西北干旱區草業發展開創新局面。
蘭州大學教授王鎖民介紹,目前,這一轉基因紫花苜蓿新品系已被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批準進行田間中間試驗,標志著此項轉基因育種工作已進入到具有實踐意義的重要研究階段。
王鎖民教授及其助手包愛科博士、研究生杜寶強查看轉基因紫花苜蓿的生長狀況。
王鎖民是該項研究的負責人,從1998年開始,他帶領他的同事、學生等10余人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克隆出霸王的抗逆功能基因,并將其聚合轉入優良牧草紫花苜蓿中,以大幅提升紫花苜蓿的抗旱、抗鹽和抗瘠薄能力。
霸王是一種在西北荒漠區生長的旱生植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1998年,王鎖民和同事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考察時注意到,盡管沙漠里極其干旱,沙土中營養元素嚴重虧缺,且不時有干熱風吹襲,動物啃食,但霸王長勢卻很好。
王鎖民和他的科研團隊對這一現象展開了深入研究,發現霸王適應干旱瘠薄環境的最有效策略是大量吸收并積累鈉,而不是像多數栽培作物一樣拒排鈉。在此基礎上,他們研制了一種可顯著提高荒漠植物抗旱能力的鈉復合肥,同時成功克隆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霸王抗旱功能基因,并將其用于紫花苜蓿等優良牧草抗逆性的遺傳改良。
轉基因紫花苜蓿株系在溫室中茁壯生長。
紫花苜蓿雖被譽為牧草之王,但其抗旱、抗鹽和耐瘠薄能力不強,紫花苜蓿只有種植在水肥條件較好的莊稼地里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從而造成了糧草爭地的局面,而大量荒漠化、鹽漬化等撂荒土地卻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轉入霸王抗旱功能基因,好比給紫花苜蓿換了一個心臟,讓其更好地適應干旱、鹽堿化和貧瘠的土壤。”王鎖民說,“實驗表明,相比普通紫花苜蓿品種,這一轉基因新品系在重度鹽堿化條件下也能生長良好,如遇嚴重干旱,也能夠存活,一旦有水,就能很快恢復生長。”
王鎖民說,這一轉基因紫花苜蓿新品系育成后,如獲大面積推廣,一方面可以化解糧草爭地矛盾,促進西北干旱區草業及畜牧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良、利用大面積鹽荒地,改善生態環境,從而有望為西北干旱區草業發展開創新的局面。(完)
編輯:朱霞